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柞水动态 > 

瓦房口镇“345”工作法促推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来源:瓦房口镇 陈维珍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9-01-16 11:28


近年来,瓦房口镇党委、政府瞄准打造全市“万头生猪示范村”基地目标,按照“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采取“3+4+5”工作举措,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产业兴镇的新路子。


发挥“三个作用”,让主导产业联结千家万户


发挥党建领航作用。按照“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在各村支部的引领下,依靠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定向劳务、托管养殖、大户帮扶等五种模式,将群众镶嵌到了产业链上,特别是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没有技术、没有市场、没有资金的后顾之忧,32户贫困户在支部引领下,年出栏达2万余头,存栏1.1万头,人均增收4000余元。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镇党委、政府始终认为,产业发展的主体永远在群众,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彩。为此,镇上积极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组织群众修通了2公里的产业路,积极投身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目前,发展养猪产业51户,养殖大户32户,做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星欣养猪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良二元母猪,建起全县唯一一座猪人工授精站,实行自繁自养;猪舍采用电子监控设备管理,随时观察掌握猪舍的情况;种植构树20亩,发展黑土猪土法生态养殖;技术成熟的发挥“传、帮、带”,指导新户养殖,破解了养殖难题。通过多种举措,节约成本1-1.5元/市斤。



坚持“四个原则”,让发展方式实现提档升级


养殖设施化。突出以养殖设施、饲料散装配送等自动化为重点,全镇规模以上养猪场都装备了产床、定位栏、育子床,配备了栏舍智能化控温、喂料、性能测定和防疫消毒、畜禽排泄物处理等设施设备,实现了养殖设施现代化,推进生猪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

生产标准化。坚持以创建标准化示范场和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为抓手,大力实施养殖场提升工程,制定科学饲养管理规范和技术规程,培育生猪品牌,完善各类养殖规章制度,建立养殖档案,全面规范养殖投入品管理,以标准化促进生猪产业化,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标准化生猪养殖。

经营产业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有责任感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生猪养殖基地,带头实现规模化养殖,积极引导农户广泛参与,既满足了农业企业的经济利润,也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又实现了产业化养殖专业化经营。

资源生态化。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鼓励建设大型沼气工程,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处理污染物,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今年以来,争取国家扶持投资92万元,兴建了13个沼气池和3个化粪池,进一步净化了环境,节约了资源,实现了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


做到“五个统一”,让广大群众享受贴心服务


统一指导建场。聘请专家现场考察,提供多套可供社员选择的猪场建设方案,委派技术人员实地指导。近年来,充分利用国家各种扶持政策,鼓励社员改建、扩建猪舍3万平方米,为社员实现标准化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一饲料供应。借助各个片区饲料经销点平台,组织采购正大、大北农、双胞胎等饲料品牌推荐给养猪户,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每吨比市场价便宜150元,全年节省饲料费用共18.37万元,并配套制定了科学喂养方法,使生猪育肥期比以前缩短10天左右。

统一预防防疫。由镇村畜牧中心防疫人员每月定期进行猪瘟、水肿病、口蹄疫、蓝耳病等疫病的免疫,确保了无重大疫病的发生。与此同时,针对当前一些养猪企业用药过多、过滥的问题,合作社全程跟踪监督用药情况,对社员统一用药品标准,既节省了用药开支,又提高了生猪品质。

统一技术指导。定期邀请农业类高等院校专家,不定期组织“土专家”专家深入养殖基地传授技术,与知名农业专家、养殖企业建立技术指导员制度长期进行跟踪服务,养殖户的生猪养殖技术、防疫治病技术、饲料配置技术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生猪养殖效益。

统一收购销售。充分发挥合作社联结社员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由合作社与收购商约定,养殖散户与规模养殖场的销售价格相同,做到上门收购,不压级压价,有效保证了社员的利益。去年,合作社共销售生猪3.5万头,社员的生猪销售价格同比不入社的养殖户每公斤高0.2元,社员共增加收入77万元。

文稿编辑: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