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柞水,山花烂漫,春色正浓,特色产业生机盎然。
走进小岭镇金米村现代农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一箱箱刚采摘的新鲜平菇,让人不禁联想到餐桌上美味的椒盐蘑菇等美食。
“今年我们种植了52个大棚的平菇,足足有1.6万多平方米,今年新增了50万袋,预计产量比去年增长两成以上,产品主要销往三亚、成都、上海、长沙、湖北,通过冷链运输,全年基本无淡季,市场需求较好。”金米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种植户陈立平自信地说。
在乾佑街道车家河村集体经济荣光合作社,大棚里一朵朵形态饱满的羊肚菌破土而出,如小精灵般惹人喜爱。
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军说:“今年我们村开始种羊肚菌,面积17亩,预计亩单产将达到500公斤左右(鲜品),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鲜品200元每公斤,亩产值在10万元左右。”
在下梁镇老庵寺村,香菇生产生机勃勃。“去年10月份我们开始上架出菇,产量较好,走俏市场,每公斤40多元。”老庵寺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李小涛介绍。走进晾晒现场,一朵朵如云般的金黄色香菇在阳光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撑起了村民的“致富伞”。
近年来,柞水县立足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思路,群策群力做强木耳及食用菌产业,集体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围绕食用菌产业大显身手,农民通过出租转让增加财产性收入,到产业基地务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2024年全县食用菌产量增长20.4%,今年一季度食用菌产量增长33.33%。
在杏坪镇油房村,已养殖林麝7年的九顺公司租用村集体圈舍101间,目前存栏林麝146只,一季度出栏仔苗45只,4月再扩栏50只,预计二季度育产幼苗60只。“我们现在技术已成熟,市场销路不愁,自然条件适合,准备再扩大规模。”企业负责人赵章武说。
下梁镇金盆村是全县重点培育的珍禽养殖基地,产业协会2024年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百强农技协”。龙腾公司目前年产鸸鹋种苗1000多只,每只鸸鹋产油8公斤左右,增加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通过细分鸸鹋所有有价值的部位,如肉、油、毛、蛋、皮等,进行精细加工提升附加值,实现综合收益翻番,促进鸸鹋养殖产业化示范推广,有效提高当地生态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辐射100多户当地农户发展产业并成为全省鸸鹋生产、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
柞水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特色养殖,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林麝、鸸鹋等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对重构农业产业化新业态将产生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2024年特色养殖畜牧业产量增长28%,今年一季度增长30.82%。
柞水县正在加速形成以木耳为主导,多种食用菌、特色养殖、高山茶叶、生态药业并举的农业发展格局。全县共有大棚2917个,木耳品牌价值已达50亿元,平菇、香菇、滑子菇、羊肚菌、野生菌等特色菌类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已经建成91个种植基地和12个鸸鹋及林麝特色养殖基地,鸸鹋及林麝去年一产产值加上深加工后的附加值达到9821万元,带动4306户农户1.5万人就业,2024年人均实现增收2.3万元。全县发展茶叶2850亩、中药材种植1.9万亩,实现产值1917万元。2024年农业增加值增长3.3%,今年一季度农业增加值增长3.9%。
文稿编辑:张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