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十八届人大 一次会议文件(17) |
关于柞水县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7年1月6日在柞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柞水县财政局 王曾涛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16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三个柞水”战略目标定位,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加关注民生事业建设,全力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圆满落实了县委、县人大的各项决议,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收支科目详见预算草案附表,下同)
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0%。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国税部门预计完成267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1.3%,增长17.9%;地税部门预计完成600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4.5%,下降24.3%;财政部门预计完成1533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97.8%,下降24.6%。
2016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7.4亿元,占调整预算16.6亿元的104.8%,增长18.6%。
2016年县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4000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0%。
2016年县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6.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15.4亿元的105.2%,增长18.5%。
初步测算,预计当年县镇两级财政预算收支结余10万元,其中县本级当年结余10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目标。
(二)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266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42.1%;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2279万元,占预算的100%,下降64.4%,主要是上级专款较上年减少。
(三)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计完成120万元,占预算的120%,增长6.2%;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计完成120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6.2%,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四)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24885万元,占预算的101.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完成24885万元,占预算的101.9%,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五)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5年市政府核定我县政府性债务限额12.8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为11.45亿元,专项债务1.39亿元。2016年省政府代发我县新增地方债券34000万元,年末全县政府性债务限额调整为16.2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为14.85亿元,专项债务1.39亿元。预计到2016年末实际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2.5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为11.37亿元,专项债务1.2亿元。当年偿还地方债券本金1950万元,统筹财力偿还政府性工程欠款1459万元,全县综合债务率预计达到123%,超过了地方政府债务率风险预警线,属于高风险债务地区。
由于2016年财政预算年度刚刚结束,全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正在清理阶段,最终结果须在年度决算后才能确定,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六)2016年重点工作情况
1、强征管稳增收,积极探索组织收入新模式。建立完善财税及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和税收保障机制,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强化税源分类管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信息化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税收征管的全程动态监控。坚持“抓大、控中、管小”的原则,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完善征管机制,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骗税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应收尽收。稳步推进营改增工作,建立联合办税服务大厅,加大财政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在巩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和国有土地有偿出让等收入的征收管理,大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2、抓项目促发展,综合支撑能力发挥新优势。一是认真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抢抓政策叠加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年共争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6亿元、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6040万元、地方政府新增债券34000万元、置换债券10158万元,为支持县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二是筹措资金34300万元,重点支持柞山高速、小岭隧道、西川现代产业休闲农业示范园、营镇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县幼儿园、中医院迁建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资金2850万元,重点支持博隆、欧珂、源泉等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工业转型发展。三是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为招商项目落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倾财力强三农,农村经济发展获得新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年用于“三农”的财政性资金达到22576万元。一是发放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等补贴资金6230万元,使全县农民人均增加现金收入460元;二是筹措资金300万元,通过先建后补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设施农业和畜牧产业发展,天书山和卉丰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是拨付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897万元,用于支持村组道路硬化、村庄亮化、文化广场等55个村级公益项目建设,受益人口达3.6万人;争取“一事一议”项目扶持资金300万元,在两个村开展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四是统筹财政资金2920万元,巩固提升朱家湾和石瓮社区“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同时启动营镇社区等21个美丽乡村建设;五是安排资金1080万元,实施了西川汇生源核桃深加工和新天地供销合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六是争取资金1300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培训,落实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拨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272万元,有效调动了农户靠智力创业、靠技能增收的积极性;七是安排资金147万元,支持全县78个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确认登记工作;八是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130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4560万元),用于改善全县所有贫困村的路、水、桥等基础设施。
4、调结构惠民生,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把“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全县投入民生保障的重点支出资金达14.3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2%。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7100万元,占当年新增财力的84%。一是优先安排资金3014万元,巩固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安排资金498万元,使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安排资金877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资金5329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均衡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二是拨付资金606万元,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安排资金259万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确保医改政策落实到位;拨付资金681万元,支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三是安排资金2417万元,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待遇政策;拨付资金3323万元,落实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政策;安排资金945万元,用于农村五保、孤儿等各项生活救助;拨付资金1378万元,落实抚恤、自然灾害、残疾人等救助政策;安排资金280万元,用于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类奖励扶助政策。四是筹措资金259万元,改造棚户区住房828套,为637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安排陕南移民搬迁资金13764万元,新建移民安置点6个,搬迁群众3718户14194人。五是安排资金305万元,全面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支持群众文化、全民健身、农村放映及新闻宣传等事业发展。
5、抓改革建机制,财政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一是预算编制体系不断完善,收支项目进一步细化,定员定额标准日趋完善,人员经费得到全额保障,重点支出实现快速增长,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全面落实政府预决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细化公开内容,推行阳光财政。三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深化,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县级国库直接支付资金60569万元,直接支付率达72.4%,同时在乾佑街道办事处、下梁镇开展了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四是完成政府采购业务215批(次),支付采购资金6225万元,节约财政资金697万元,节约率达到11.2%。五是探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模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资产进行审计,不断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据清查统计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值达到7亿元,当年新增资产1亿元。六是对130个政府性建设项目的工程预决算进行评审,核减不合理支出7641万元,核减率达8.27%。
6、强监督重管理,资金使用效益取得新成效。认真执行《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以严肃财经纪律、服务财税改革、促进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切实加大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力度,实现监督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扎实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提高了财政监管效果,维护了财经秩序。规范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认真开展财政专户内部自查自清工作,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全县财政发展实现了新跨越,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改革推进蹄疾步稳,精细化管理手段日益完善,财政监督管控体系更加健全。五年来,全县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实现了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26.7亿元,是前五年的2.4倍;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累计达到13.1亿元,是前五年的3.1倍,年均增长10.1%;财政支出累计达到69.8亿元,是前五年的2.5倍,年均增长13.2%。
虽然财政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由于经济持续下行,骨干财源萎缩、拉动收入增长的税源较少,可支配财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民生等公共事业及重点建设支出的刚性需求。二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的压力持续增大,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引导能力相对不足。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财政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化解政府债务负担较重,防范财政风险的任务艰巨。五是县镇财政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财政管理机构和职能需要进一步明确。六是随着营改增全面实施和财税体制调整,县级可用财力明显减少,财力缺口将持续增大,预算平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把脉,找准症结,综合施策,逐项加以改进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
2017年,我们将迎来新一轮财税体制调整,财政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机遇表现在:一是从宏观政策看,随着“互联网+”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新契机。二是随着中央启动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等规划,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省上大力推动创新发展等一批“红利政策”将成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的良好机遇。三是按照县委确定的2017年经济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及措施,计划投资138亿元,实施88个重点项目建设,将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新亮点。新挑战表现在:一是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虽然钢铁价格略有回升,但是我县矿产企业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复苏,产业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将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将直接减少财政收入。三是民生保障范围不断增加、项目建设投入逐步扩大、新增债务及到期债券还本付息、干部职工增资政策的出台等,给县级财政支出安排带来了困难。
2017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体系目标,推行零基预算制度,从严从紧细化预算编制,巩固财政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学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支出第一要务,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理好财、服好务。
(一)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草案(主要收支科目详见预算草案附表)
全县财政总收入预期目标3.84亿元,同口径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2.45亿元,同口径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分解到部门为:国税部门5200万元,地税部门11000万元,财政部门8300万元。
按2.45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和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17年全县年初总财力为12.72亿元,扣减当年专项上解0.04亿元和专项转移支付支出4.68亿元,可安排财力为8亿元,下降3.9%。按收支平衡的原则,2017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2.72亿元,剔除中省提前告知的专款补助不可比因素后,支出安排8亿元,比上年预算下降3.9%。
2017年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目标2.45亿元,同口径增长12%。按2.45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和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17年县本级年初总财力为11.72亿元,扣减当年专项上解0.04亿元和专项转移支付支出4.58亿元,可安排财力为7.1亿元,下降2.6%。按收支平衡的原则,2017年县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1.72亿元,剔除中省提前告知的专款补助不可比因素后,支出安排7.1亿元,比上年预算下降2.6%。
综合考虑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以及新增政府债券的增加等因素,预计全县财政总支出将达到19亿元。
(二)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625万元,增长7.76%;基金预算支出计划安排62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7.76%。
(三)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草案
根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要求,经测算,2017年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120万元,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为120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的费用性和资本性支出。
(四)2017年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全县社会保障基金收入计划安排24334万元,下降0.36%,社会保障基金支出计划安排24334万元,比上年预算下降0.36%,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并轨,重新确定发放基数。
三、2017年财政重点工作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追赶超越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步之年。全县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强化增收节支措施,坚守“三保”底线,确保既定任务全面完成。
(一)培植财源增实力。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全面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紧紧围绕现代材料、现代医药、文化旅游、新兴产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补贴、奖励等多种措施,重点支持投资效益好、增税能力强的企业到工业园区落户,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和激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及金融贷款投入实体经济,努力培植可持续发展的财源项目体系。二是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做大财政“蛋糕”的重要抓手,抢抓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谋划一批能够带动全局、有前瞻性和支撑辐射作用的项目,力争在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争取更多的上级补助资金。三是牢牢把握中省加大对革命老区、中西部贫困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有利时机,力促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增量大幅提升。四是继续坚持把抓收入作为第一任务,完善财税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科学征管,加强税源监控,严格依法治税,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厉行节约保民生。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坚持“压一般保重点”的财政预算管理原则。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学习培训、因公出国(境)等经费管理办法,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二是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行政管理支出,将节省的财政资金全部用于民生保障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三是坚持民生投入两个百分之八十不动摇,全力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三)整合资金促脱贫。按照扶贫资金投入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年增幅不低于20%的要求,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培育脱贫主导产业,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一是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用好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创业贷款、产业帮扶基金,将扶持政策和资金向贫困村的基础建设、民生保障、产业培育方面倾斜,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三是继续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规范涉农补贴“一折通”发放制度,确保政策性补助及时足额到位。四是建立稳固的脱贫主导产业,支持西川农业示范园建设,孵化一批投入少、见效快、脱贫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力争把西川产业园打造成脱贫致富的标杆。五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柞水农产品名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发展核桃、板栗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品牌。
(四)改革创新谋发展。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大局,以深化改革总揽财政工作,积极推动各项财政改革。一是推行零基预算,按照“人员经费按政策,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职能”的预算编制办法,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预算事前评审和绩效目标管理,规范预算编制,细化预算内容,强化预算约束。二是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调整,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益。三是以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制度为目标,认真做好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公示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四是加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加大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力度,构建预算安排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五是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规范政府性融资行为,建立统计分析、动态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偿债机制,积极化解债务,防范财政风险。
(五)提升素质树形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财税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两个”清单内容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财税系统干部依法理财水平,确保财税干部廉洁和财政资金安全。加大对财税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打造执行有力、运转高效、勤政务实的财税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面对新起点和新机遇,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自觉接受人大对财政工作的监督,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振奋精神,转变作风,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为建设“三个柞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返回 民生工程 文稿编辑: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