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文件 > 

关于印发柞水县人民政府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6-07-27

 

 

 

 

 

 

柞政发〔2016〕13号

 

 

柞水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柞水县人民政府2016年

工作要点的通知

 

镇人民政府,乾佑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柞水县人民政府2016年工作要点》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柞水县人民政府
                              2016年6月18日

 

 

柞水县人民政府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于实现“十三五”高点起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建设“三个柞水”总目标,以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八件大事”和“十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协调协同、绿色崛起、改革开放、共享共建,争先晋位、勇创一流,确保首战告捷,开局必胜。

二、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同口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

三、重点工作

(一)突出投资拉动,全力筑牢增长支撑

全力以赴建设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二季度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力争全年105个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08亿元。集中精力抓好陕西银矿资源综合利用、韩国民俗风情小镇等25个年度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力促大西沟矿业公司技改、宏阳铁尾矿机制砂等62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紧扣政策策划项目。精心策划、包装、论证一批战略项目,充实项目“三库”,做好重大战略项目储备,推进资源、区位、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设立1000万元项目前期费,做实做细钛材生产、新型环保包装材料等4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30%以上开工建设。

倾情招商争引项目。全力抓好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聚集招商等活动,力争在引进国内500强企业集团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全年招商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紧跟国家投资导向和支持重点,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资和专项基金、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大力推广PPP模式,确保全年争取财政专项资金8亿元以上。

转变方式服务项目。严格落实36个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和部门包抓责任,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等制度,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项目建设行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用足用活土地、金融、环保等政策,主动破解征地、拆迁、资金等难题。

(二)聚焦结构转型,全力推进工业突围

力促企业生产增效。全面落实稳产促销政策,积极帮扶大西沟矿业公司、金正公司等企业满负荷生产,支持智达、博隆东升等公司达产达效,力促主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0%以上。精心策划高端建材、钛材生产、非金属加工、磷酸盐系列产品等延链项目,集中抓好盘龙公司二期生产基地等“十大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81.3亿元,增长12.3%。

培育壮大规模企业。深化“百人包百企”活动,鼓励“政企院”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资本化、产业化水平。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措施,落实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县电子商务孵化园建设,力争新培育规模企业4家以上。大力发展农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加工企业,促进工业经济量质同升。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精心谋划新型建材、纳米材料、装备制造、新药研发等项目,积极打造铁矿采选及深加工、银铜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等循环产业链,突出尾矿回收重晶石、贝恒尾矿建材等循环产业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改良工艺,不断提升效能效益。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制度,落实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精心推进小岭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抓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工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完成七通一平,建成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力争全年新引进入园企业3家以上,实现产值136.4亿元。全力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壮大,新建盘龙公司生产基地标准化厂房2.7万平方米,力争全年新引进入园企业3家以上,实现产值23.8亿元。

(三)着眼全域旅游,全力加快转型升级

加快精品景区打造。围绕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快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5A级景区创建步伐,启动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凤凰古镇4A级景区和豫源漂流、朱家湾3A级景区创建通过验收命名。抓好佬林终南山居、终南山大峡谷、古道岭综合开发等“十大旅游项目”建设,做实旅游养老综合开发、药王沟旅游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县智慧旅游服务中心。着手丰北河、九间房生态游和红岩寺红色游的开发打造,丰富全域游内涵。

加快旅游要素配套。抓好羚牛谷服务区扩建、西沟峡生态停车场、莫奈花园小镇等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和金井生态养生城等旅游配套项目。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旅游公厕项目,大力开发一批旅游延伸产品,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农庄、家庭旅馆、高端民宿,实现旅游全要素、多环节增值。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五美”标准,巩固提升朱家湾国家美丽乡村、石瓮子社区秦岭美丽乡村创建成果,突出抓好营镇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入口形象区、时尚主街区、怀旧老街区、滨河休闲区、孝义厅创意文化区、特色民俗体验区6大功能区。抓好北关社区、罗庄社区等15个特色美丽乡村建设。

加快各类产业融合。突破一产、二产和三产的界限,加强与历史文化、饮食娱乐、现代农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对接,着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工业、体育、商业等行业融合,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康体旅游等特色旅游,鼓励发展旅游地产、旅游演艺、旅游商务、旅游饮食等业态,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加快服务水平提升。推广旅游标准化管理和行业规范,扎实开展大培训、大创建、大服务活动,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激励机制、失信违规惩戒制度,抓好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游示范村和文明景区、平安景区创建,努力提升旅游接待水平。持续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深入研究解决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问题,力争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1亿元。

(四)聚力精准扶贫,全力促进致富增收

培育致富产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农业总产值达到13.3亿元,增长5.6%。抓好西川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九天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中国七药产业园等八大农业园区建设,扶持一批能带动脱贫致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商洛“八大件”系列产品开发,加快千万只土鸡散养示范县等“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菜、果、烟、菌、畜等富民产业,发展设施蔬菜、花卉、烤烟2万亩,新增中药材2.5万亩,实施核桃良种建园6000亩、综合科管30万亩,建设省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个,力争认定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级著名商标2件、市级知名商标3件,全力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确保全年21个村(社区)脱贫摘帽,实现4101户8900人稳定脱贫。

夯实致富基础。加快推进与省水务集团合作进度,尽快启动马耳峡水库建设,新建加固乾佑河、社川河等堤防20公里,全面完成节水灌溉、高标准基本农田、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加快推进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抓好柞山高速、小岭隧道、凤凰镇过境公路、牛袁路、乾云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完成下老路改造。启动6个新农村启动村和6个推进村建设,新建4G通讯基站60处,建成宽带光纤入户点7000处。

提升致富能力。建立完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政策,畅通助学贷款、社会资助“绿色通道”,突出抓好职业技术培训,加强培训资源整合,落实国家对贫困家庭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各项优惠政策,让更多孩子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使愿意走出家门的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留在农村的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扎实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鼓励返乡农民工领办各类三产、农业、小微企业,力促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落实惠民政策。落实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教育扶贫、易地搬迁等10个配套办法和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储备管理办法等金融扶持政策,设立3000万元扶贫贷款储备资金,着力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特农产加工和种养业。推进易地搬迁扶贫,为符合条件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重点实施下梁、乾佑、小岭3个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易地搬迁群众1700户。积极开展社保兜底和医疗救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脱贫标准“两线合一”。

(五)加快城镇发展,全力建设美丽家园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以县城停车场和城市供热为重点,投资11亿元实施“十大城建工程”,突出抓好桃园小区、石镇老街、土产公司及周边棚户区改造,完善茨沟小区、明星小区、槐湾小区基础设施。加快东昇公园环线工程建设,完成入口道路改造。建设加气站至城区中压管道4.5千米。加快新城滨河公园建设,实施G211石镇至石瓮段“三改二”沿线6公里绿化景观带建设,新修河堤550米,建成橡胶坝水体景观2座。  

加强集镇设施建设。按照特色小镇引领的思路,修编各镇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完成凤凰古镇临街建筑立面改造、水旱码头仿古街、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抓好营盘营湖山庄、孝义厅建设。完善集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小岭镇公租房100套,新修曹坪垃圾填埋场、小岭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加快曹坪、杏坪、红岩寺等集镇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严厉惩处规划建设管理违法行为。完善交通、环境、应急、市政设施运行等城镇管理体系,从严落实县、镇办、社区管理服务责任,提升城镇精细化、网格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围绕省级生态县、水生态文明试点县创建,扎实抓好生活垃圾和废水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生态建养工程,统筹抓好退耕还林、区域绿化等工程建设,狠抓饮用水源区、水土保持区保护和工矿废弃地裸露山体植被恢复。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丹江流域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全年绿化造林3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平方公里,严格规范河道采砂行为。积极争取秦岭生态保护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发展对生态环境有益的各类产业,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六)注重资源均衡,全力保障群众需求

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以国家级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县、省级教育强县和素质教育试点县创建为契机,加快县幼儿园、乾佑中学、蔡玉窑九年制学校等15个教育项目建设,力争今年8月底完成县幼儿园迁建任务。启动省级标准化示范高中和数字化教学示范校创建,实现高中免费教育,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丰富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送欢乐乡村行”和“文化惠民进万家”活动,打造提升村级文化活动室20个、新建群众文化大院10个,创作地方特色精品文艺节目,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狠抓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文化娱乐环境。加快体育场馆建设步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农民健身工程,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质。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启动省级健康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健全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障与民政救助无缝对接,继续扩大异地结算范围,强力推进分级诊疗,最大限度减轻群众看病负担。落实计划生育制度改革,建成县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实现“百姓一张卡、政府一张屏”的“数字卫生”、“智慧医疗”。

注重食品药品安全。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把食品加工、准入、流通、消费等环节管理,加大定期监督检验和重点产品专项抽查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照生产加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推进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推行诚信经营公开承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强化药品购销渠道、仓储管理、药师在岗履职等环节监管,加大药品购入渠道审查力度,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七)强化社会保障,全力改善人民生活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壮大骨干财源,积极发展群体财源,努力培育后续财源,夯实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财源基础。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投资支持,用足用活各项国家政策,筹措更多的财政资金。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全力抓好水源建设、移民搬迁、教育基础、卫生健康、老年乐园等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圣佳老年疗养托管中心8000平方米老年公寓、职教中心综合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任务。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整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提高基本医保筹资和保障水平,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提高新农合大病救助等报销比例,健全重特大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城乡低保、减灾救灾、养老敬老和扶残助残等保障体系,注重农村“三留守”等弱势群体帮扶。建立商业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补助联动机制,构建多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支持就业创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政策,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围绕创业型城市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力争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210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80人、困难人员就业390人。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次以上,创经济收入4亿元以上。

完善金融保险体系。创新金融工作机制,将金融支持纳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总体框架之内,着力凝聚信贷支持与其他资金扶持合力。强化银企对接,构建企业和商业诚信体系,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搭建信贷中介平台,加快组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公司,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方式,大力推行土地储备贷款、在建工程抵押贷款、股权质押及股东担保贷款、法人账户透支贷款等担保方式,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金融通道。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八)创新社会治理,全力构建和谐柞水

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加强法治文化广场、示范街、示范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每镇办建成法治文化街1条、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法治学校1所。在县直部门和镇办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继续落实好“一村一律”。开展“十项举措惠民生、法律援助解民困”活动,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和网络向行政村延伸。

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生产信用公告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隐患台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应急信息化步伐,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不断优化群众工作。扎实开展法治信访建设年活动,完善“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信访诉求受理平台,落实领导干部坐班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确保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持续推动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加大对进京非访、无理缠访、组织集访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着力打造“法治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宗教活动场所监管,做好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有效防范和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流动人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建立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扎实抓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治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

        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省市部门驻柞各单位。

  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