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 > 防范邪教 > 

门徒会精神控制的心理学分析

来源:新陕网 任宝峰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7-08-02

    从心理学角度讲,需要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人的任何行动、活动都有它的动机,动机又源于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这就是需要。因此,想要控制一个人的行动就可以通过满足他的需要来实现。门徒会邪教组织也是通过满足人们不同层次需要来发展控制信徒的。我们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逐一分析。

  ——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指人对食物、空气、水、健康和休息的需要。针对人们对食物的需要,它编造了吃“生命粮”、“赐福粮”、“发酵粮”的邪说,宣扬信“神”不用劳动,永生不愁饭吃,一天只吃二两粮不会感到饿,家里的米面不减反增,食物需要问题迎刃而解;针对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它宣扬祈福治病,“有病不吃药,祷告就能好”,“祈福能治病,能使死人活”,不用花钱吃药就能治病,这对于一些贫困地方,医疗条件落后,迷信思想严重的人吸引力非常强;针对休息的需要就更能满足了,不用劳动,不愁饭吃,整天走村窜街“传福音”,自由轻松,这对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正中下怀。

  需要层次越低,对行动的推动力量越强。生理需要是人的第一层次需要,因此满足生理需要是门徒会组织发展信徒的主要手段。他们的发展对象以农民为主,重点是拉拢身体不舒服的人,一般选择生活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差的边缘农村地区,就是这个原因。

  ——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安全需要基本都能满足,对安全的需要不是很强烈。为了激发人们的安全危机感,门徒会组织抛出了“世界末日”的谎言,描绘了一幅可怕的景象,“地震、火灾、洪水、冰雹、瘟疫、蝗虫、风暴将袭击人类,坏人要死光,好人要死一半”,把人们置于恐惧焦虑之中,然后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宣扬信“神”能保平安,信教的人上天堂,不信教的人下地狱。这样一旦相信了它的这些邪说,加入邪教组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爱和归属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的需要。针对人们这一需要,门徒会组织以婚姻是神的安排为由制定了“婚办”规定,搞所谓的“开办婚姻”,满足人对家庭、爱和性的需要;教内频繁组织聚会,通过唱灵歌、跳灵舞、学“道”等形式,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某个信徒家里有困难,通过“周济”、“看顾”等形式给予照顾帮助,使人们在这个组织内部充分感受到爱的温暖,有归属感。这对于一些生活落魄,家庭不和谐,面临现实困难、精神无依靠的人来说,吸引力无疑是很强的。

  ——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受到他们的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己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门徒会发展的对象大多数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一般生活在社会底层,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自卑感强。但是前三个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被尊重的需要就会凸显。门徒会邪教组织内部互称“兄弟姊妹”,要求成员“注重天上事,看淡人间世俗”,鼓吹“神家人”要上天堂,“外邦人”都要下地狱,自尊心自然得到提升。加之在“传福音”的过程中,要向别人“讲道”,代表“神”的旨意拯救“外邦人”,当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这正是一些门徒会骨干屡教不改的重要原因。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指人们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是针对门徒会骨干人员的,他们把“神”的“福音”传给更多的人,并相信传道救人将来可以进入“神国”,这样的“伟大理想”和“美好前景”,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加之当上一定级别的骨干,手里就能掌握一定数量的信徒和“奉献款”,自我实现不言而喻。因此,为了进一步自我实现,这些骨干便会不遗余力地发展信徒,通过壮大组织,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内的级别。


文稿编辑:政务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