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柞水官网
柞水3户家庭喜获“三秦最美家庭标兵”、“陕西省五好家庭”称号
2019-01-14 作者:   浏览:

12月25日,在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文明办、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召开的2018年“三秦最美家庭”评审会暨媒体揭晓会上,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龚晓燕正式揭晓2018“三秦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全国道德模范陈若星现场揭晓第十届“陕西省五好家庭”获奖名单。其中,柞水县吴晓芳家庭荣获“三秦最美家庭标兵”,李先荣家庭和陈世英家庭荣获“陕西省五好家庭”称号。


吴晓芳,42岁,家住乾佑街办北关社区二组,全家5口人,婆婆今年78岁,有两个女儿,丈夫是社区工作人员。像柞水许多普通农村家庭一样,她和丈夫一起上侍双亲,下育儿女,在内操持家务,对外打理人情。全家恪守国法村规,注重孝道,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科学教子,与邻为善,热心公益,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

一、遵守法纪,诚信待人

生活当中,全家能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耍小聪明,坚守法律底线,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对人总是很热情,与对村里的人更是嘘寒问暖,真诚帮助,从不欺骗别人,做实实在在的人。

二、夫妻和睦,孝老爱亲

她和丈夫结婚时,公公已经去世,婆婆年岁已高,一切都靠自己。结婚时办了个简单婚礼,婚后一年,大女儿出生了,丈夫便就近打工挣钱,她在家照料公婆和孩子。她们夫妻俩在大情小事上,一直是秉持相互商量、彼此尊重。遇到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常为对方宽心;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彼此悉心照顾;从不因生活小事指责对方,而是相互谅解。

哥嫂在县城住,每个星期都会回来看婆婆,每次都会给婆婆和女儿们带好多吃的用的,她便会张罗一桌子好菜,每个周末家里就像过节一样热闹,一家人其乐融融,村上好多人都很羡慕她们一家。这几年,在几个哥哥的帮助下,她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她对婆婆如同亲妈,婆婆待她也跟亲生女儿一样。生下第二个女儿时,她总担心过不了婆婆这一关,可是婆婆高兴的说:“社会不同了,两个孩子不管是儿还是女都好,知足吧!”前几年婆婆患上骨质疏松症,身体又有多处骨折,卧病在床,为了让老人每天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她每天想着法子做饭,定时搀扶婆婆排便、到医院检查。婆婆总说拖累了她,可她觉得能服侍婆婆是福气。恰在此时,她娘家妈被医院查出是肺癌晚期,她便开始两头跑。那段时间婆婆经常叹气说:“我们家晓芳真可怜!”她对婆婆好,丈夫也对她娘家妈好,在医院化疗期间,丈夫每次都是把丈母娘从医院的楼上背到楼下,再用车送到住处,背到楼上的家里。不管她娘家有什么事,丈夫都是尽心尽力,从来没有怨言,周围的街坊邻居都羡慕家里有个好女婿。

三、强化学习,科学育子

克勤克俭,从不浪费,是她们家的传统。子女教育方面,她们通过以小寓大的方式,在生活中启发和点拨孩子,使他们在不断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有效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品行,培育出良好的道德品质。自己从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孩子,对于她们有过错的地方,及时提醒,甚至严肃批评。更多的时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她们,让她们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帮助他人。如今两个孩子也很孝顺,一有空就会去看望老人,给他们讲新鲜事儿、逗他们开心。

四、与邻为善,友爱互助

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在村里有红白喜事,她们都会抽出时间赶去帮忙,出一份力。邻里之间,出现矛盾冲突,她们也常去帮忙化解。现在她们家里有个大凡小事,村上的人也常来帮忙。人追求美好生活,就要有一方好人气,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邻居。

五、关注环保,热心公益

虽说家住农村,可是她们学习国家的政策和科技知识的热情始终不减,国家倡导打造“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平时她也是带领家人主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多走路,少开车,以实际行动回应国家号召。村里有些孤寡老人没有子女,无人照料,她就去给缝补衣裳,送些粮食,陪着聊聊。婆婆也是一样,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可是明事理,为人善良,不管走到哪里,见到乞丐,她不管自己有没有钱用,总要施舍一点。

一个温馨的家,胜过黄金万两。在和谐的家庭里,有着良好的家风,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得到正面事物的感应和激发,受到教育、感动、鼓舞,从这里寻找到滋润心灵的力量,就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去努力的做,为美丽柞水、文明柞水、法制柞水做一点贡献。


走进迎春社区民乐小区居民陈世英的家,院内整洁有序、窗明洁净,室内摆设不豪华却收拾得井然有序,81岁的祁兴堂老人正坐在沙发上收听电台节目。40多年间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这家人始终和和睦睦,宽容谦让,相互扶持,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患难与共,肩扛重责。陈世英,出生于1944年6月,中共党员,70年代曾当过原城关村妇女队长、民兵排长,丈夫祁兴堂,于1974年12月在原柞水邮电局工作因公致残,双目失明。祸不单行,丈夫在西安住院治疗期间,陈世英在县城马鞍岭修“大寨田”时,为了稳住装满石头的架子车不伤及别人,不慎遭遇意外,大腿骨折。丈夫住院回来后,她拖着病残的身子既照料着双目失明的丈夫还要养育四个孩子,家庭所有的重担一下全压在了她的身上。由于大腿骨折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疗养致使瘸腿。家里没有柴禾,她带着稍大的儿女到几公里之外的山沟捡拾,养猪没有粮喂,带着儿女去打猪草,养的猪还要交定购任务。尽管家里这样艰难,她依然没有放弃孩子的学业,贷款给孩子交学费。

夫妻情深,共渡难关。丈夫失明后,情绪一度不好,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几次想有轻生的念头,幸好被及时发现。她对丈夫说:“没事,有我在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意识到除了把丈夫生活上的吃喝拉撒照料好,更要调整好他的精神情绪。自此后,她就想着办法让丈夫开心。丈夫喜欢唱歌,可失明后看不见曲谱和歌词,她就自己先学,再把学会的歌曲一句一句教给丈夫,如今,他们夫妻俩经常在休闲长廊亭子里唱着歌曲,吸引着过往行人也围着他们一起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为了帮助丈夫锻炼身体,她每天早晨给丈夫教体操,拍拍手、扭扭腰,活动四肢。丈夫喜欢听戏,只要广场有文艺演出,她都一手拿着凳子,一手搀扶着丈夫,陪着听节目。

言传身教,勤俭持家。祁兴堂老人双目失明时,老伴儿才32岁,还担任着生产队妇女队长,家里四个孩子,最大的11岁,最小的5岁半,他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必须把四个孩子管住。”管教孩子就成了他最艰巨的任务,他每天过问四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在社会上活动情况,他们的家规很严,“执法”如山,一个孩子犯错,三个孩子陪跪。母亲的言传身教和父亲的管教,四个子女也都成为有用之才。大女儿初中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二女儿警官学校毕业,现在省公安厅工作,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一个在西安高新中学教书育人,一个是县上一名科级领导。丈夫负责教育子女,陈世英就负责勤俭持家,她把家里的钱一分一厘都花在刀刃上,时常教导子女:“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子。”如今,不论是家里的摆设还是衣服穿着都还是坚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在这个家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家和万事兴”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在这个大家庭里,虽然他们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也很少出现矛盾,大家都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礼貌家风。

互敬互爱,家庭和睦。好的家规得到了传承,好的家风得到了弘扬。现在儿女们都已有自己的家庭,两个儿子儿媳,两个女儿女婿,都够得上真正的孝子,平时工作再忙,只要一有空就回家看看,成为雷打不破的规矩,给父亲洗脚、剪指甲、掏耳朵,给母亲按摩,帮忙做家务。由于长辈的言传身教,他们的小孙子4岁就懂得孝敬爷爷奶奶,饭熟了他都先把饭碗递到爷爷手里。

如今陈世英老人已年迈70多岁,仍坚持让儿子儿媳孙子们在家里共餐,她说,我现在还能照顾我们老俩口,给孩子们做饭,就是想不拖累他们,让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为党和人民干好工作。现在他们的家庭,用祁兴堂老人的一句话:“我尽管眼睛看不见了,但我感受到我们一家人太幸福了。”


李先荣有着6口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有年过八旬的爸爸,下有女儿。李先荣,52岁,她个人被评为商洛市第六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她的家庭幸福和美,被评为石瓮子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柞水县“最美家庭”、商洛市“最美家庭”、商洛市“五好家庭”。

一、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这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全家人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构筑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是她们的原则。

二、夫妻恩爱、教子有方

李先荣夫妇俩自从结婚以来,从未红过脸吵过架,遇到矛盾,夫妻俩也总是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自从母亲过世以后,她便把83岁的老父亲接到家中,细心照顾。她的女儿们先后考上了大学,大女儿在移动公司上班,小女儿在社区上班。她还不断向儿女们灌输勤俭持家、吃亏是福的思想。

三、爱国爱党、遵纪守法

她的公公王尚国以前是村上的老会计,老党员一辈子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李先荣曾担任村上10几年妇联主任,不仅做好了日常的分内工作,她还积极带领村民致富。

四、诚实守信、兴业致富

夫妻俩于1998便开办了一家“永太农家乐”,她始终坚持价格公道、诚实守信、服务周到,如今永太农家已经成为当地最火的农家乐之一,也是柞水农家乐的标杆。

五、坚持环保、美丽乡村

李先荣家崇尚绿色环保理念,在自家后院开辟了1亩薄田,自己种些绿色蔬菜来供应农家乐的食材,价格也公道。因为她家办有农家乐,垃圾特别多,她们就把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并对垃圾进行处理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总的来说,李先荣家以自己的独特的家风和事迹感染着周围居民,是石瓮子社区好家庭的代表。

 

联系地址:陕西省柞水县城北关 管理员信箱:zsxinxigu@163.com  QQ:1542688298  陕ICP备14000662号 联系电话:0914-4321643
柞水县人民政府主办 柞水县发改局协办 托管平台:柞水县电子政务平台
版权所有:柞水县信用办公室 | 技术支持:柞水县电子政务中心